读书随感(四)胡言乱语

2005-11-11 13:26 | 温峤

好久没有认真写主贴了,一方面,研究生学习的紧张,每天都恨不得有48个小时(其中有12个小时专门给我游戏、动漫、灌水)。另一方面,感觉以前写得太幼稚,还是不写的好——也不是什么都不写,毕竟要多练笔,才能写好——顺便诅咒下我们学校的规定,要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。

所以,今天也就说点开学2个多月来的胡思乱想吧。(下面的言论都限于近现代历史,其他专业,偶就没有发言权了——题外话,专业分科详细,学术职业化,把太多的人和声音边缘化了,有时候也是挺可惜的)

首先是土包子进城,和现在每天啃的东西比,以前接触的西方理论是太可怜了,现在感受的“欧风美雨”,哎,中国学术的传承怎么就被截断了呢?不过话说回来,以前中国的历史,要么是“三代以下无史”,要么搞些起居注。梁启超的《新史学》大体上是中国历史学科的发端吧。这样看,现在我们这些不成气候的后学不停的忙着翻西方的东西,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更何况,“欧风美雨”也常常是过时的风雨,在这种情况下,理论创新犹如“春夜梦一场”啊。

再说到学术和现实,遇到过几个同学(不单自己专业的),想着要学一些东西,然后分析中国过去的失落和现在问题的症结,还想着要做些事情,改变些什么——哎,怎么说好呢?有一个不动摇地理想是很幸福的事情吧。
他们有的是继承了中国士大夫以苍生为己任的传统,有的是相信西方式的学人辅政。
最近听了几个讲座,别的感想不说了,一个美国某政府部门的某问题政策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作的,她是安全问题专家,然则在讲座和提问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自由主义“信仰”,如果在中国,某个学者有她这样对自由主义的体认以及对问题的分析,那绝对可以算是名学者:因“自由主义”研究而出名。但在她,则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,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来看,我相信,这不是个别现象,对比之下,国内各种思想/思潮的演进和影响范围,太……太让我汗颜了。
另一个则是国内某著名大学的知名教授,做的古史讲座,其中有两个提法,让我唏嘘了很久:古史时代的部族首领同时也是大巫,有很多发明的神话附会到他们身上,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认识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是“知识”;孔子的“大同社会”是那个时候的“和谐社会”的理想。
从这两者身上映射出的两种社会现实,我的同学们啊,哎……

还有后现代,我们讨论这个热火朝天,然而,中国现在的现实是什么?现代性问题没有解决,就连“现代化”理论也是很有市场:在学界或许有了不同的声音,但看看同龄人中间(非学界内的),有哪个会不同意这个的?
西方的现代性焦虑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我们能够理解后现代思潮吗?或者说,西方能够理解中国吗?我很困惑,至少,如果硬要我说我对实际的看法,那么我们现在要还的还是“五四”时候的债。

例如这次的巴黎骚动,谁会知道以后的历史书怎么写呢?国内的报道,还是用1789年的思维或者是两分法的政府对群众,然则,这次的骚动,不但已经远离1789,和68年“五月风暴”的联系也不是简单的。这次也不是一场非政治化的纯粹骚乱,但肯定超越了以往欧洲的那种政治运动的格局;如果说是“一场弱势群体不堪不公正待遇,企图愤然反抗争得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。”的社会运动,又显得苍白,没有深入。其思想的根源,也许过50年之后,我们才能说清楚,但那种由思潮而学理而社会运动的风雨欲来,让人很好奇。

哎,胡言乱语了半天,权当是“空山人音”吧。

-
世论温太真,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,临名辈共论人物,第一将尽之间,温常失色。